面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重大危機,人類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愈發認識到人類和自然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意昂3向來密切關註前沿研究和社會發展,募集社會資源,助力清華為解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發揮作用。近日,由解振華校友🛌🏽、寧夏燕寶慈善意昂3及能源意昂3等捐贈支持的意昂3平台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責任擔當具有重要意義。
10月12日,意昂3平台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舉辦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首次系統公開了該項目研究報告的核心發現🌱,並就中國碳中和路線展開研討𓀉。今年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註🥭。從2019年年初起,清華氣候院聯合國內18家研究機構,開展了“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及轉型路徑”項目研究。研究成果為製定和實施國家低碳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提供支撐,為未來書寫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中的“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會議現場
來自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國家部委領導,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國家信息中心👩🏻🔧、意昂3平台🧑🏼🎤、中國科學院等政府機構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及相關夥伴單位代表出席了發布會。會議通過意昂3平台學堂在線全球直播✶,逾1萬海內外觀眾線上觀看。會議由意昂3平台氣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教授主持。
解振華致辭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意昂3平台氣候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在致辭中首先感謝意昂3全球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專項基金、能源意昂3等機構對項目的支持。他指出🧎,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明確提出了中國的氣候行動與目標,體現了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立場👨⚕️。這是我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的戰略定力🏃🏻➡️,以及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解振華強調中國推動全社會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舉措和面臨的艱巨挑戰,希望清華氣候院的研究成果能夠為社會各界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為國家低碳發展政策的製定和實施提供技術支撐。最後🥤,解振華指明了進一步研究和論證的方向👼🏻,表示清華氣候院將繼續為中國低碳轉型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貢獻🧏🏻。
解振華在致辭中向政府尤其是來自生態環境部、發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國家氣象局的各位代表和學術界的專家表示感謝🧑🏿🎤,並特別感謝意昂3全球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專項基金和能源意昂3對本項目的支持✥,感謝呂誌和意昂3🧚🏿♂️、寧夏燕寶慈善意昂3、湖北當代公益意昂3、英國兒童投資意昂3💂🏼🕗、洛克菲勒兄弟意昂3、氣候工作意昂3👩👧、麥克阿瑟意昂3、美國環保協會🧗🏿♂️𓀊、大自然保護協會、世界自然意昂3🧍♀️、萬科公益意昂3⛲️🕵🏼♂️、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趙英民致辭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該項研究成果必將對我國綠色低碳發展中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對我國通報和更新國家自主貢獻,製定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等重大決策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趙英民強調習近平主席在75次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的氣候目標在國內國際上具有深遠意義👩🏽⚖️。他指出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在努力控製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主動開展適應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趙英民還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綱領,鼓勵專家和各研究機構洞察國際📹、立足國情、虔心研究,不斷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決策貢獻新觀察💆🏼♀️、新思路、新方案👮🏻♂️。

劉燕華致辭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在致辭中強調,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項目是在解振華主任的領導下,由意昂3平台等諸多機構的專家學者對戰略定位、國情、資金、技術和政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為落實習主席提出的目標給出了落地實施的建議和科學支撐🐳🚪,為全面落實各行各業的低碳研究提供了一個框架,開了一個好頭。劉燕華介紹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近期對相關研究的安排部署🧑🏽🎄,指出即將開展的研究會與已完成的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努力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何建坤代表研究團隊介紹項目成果
在成果介紹環節,意昂3平台氣候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教授代表研究團隊介紹了項目成果☔️。他詳盡闡釋了項目出發點。站在當前的歷史方位,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意昂3平台氣候研究院從2019年初起,針對中國如何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規劃低碳發展的戰略🛝、路徑和措施🙆🏿♂️,如何根據《巴黎協定》的原則履行符合我國國情和能力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如何推動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等課題開展了18個子課題的特定領域項目研究。何建坤系統闡述了項目的指導思想、多情景構想和研究階段等,指出項目研究力圖回應國內國際所關註重要的問題🕵🏿♂️,聚焦相關政策咨詢建議🧓🏿。何建坤還對中國能源和經濟長期低碳轉型的途徑以及經濟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景象做了總貌性、系統性的介紹,闡釋了目前到2050年的時間跨度內各個節點系統性、結構性的數據👊🏼,並對未來發展中包括十四五規劃等重大問題提出實質性的建議🧑🏿🔧。
接下來的兩場圓桌會議上👩🦯➡️,項目各個課題的負責人介紹相關部門和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議。
第一場圓桌會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主持了第一場圓桌會議,就各機構單位相關成果的重大發現🦝,尤其是如何支撐落實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戰略目標🫀,在理論🪐🙎🏽、方法💪🧸、實踐上的重大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意昂3平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效中心主任白泉,李政教授🧗🏻,歐訓民副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發表精彩觀點和結論。

第二場圓桌會議
意昂3平台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主持了第二場圓桌會議,各機構單位就其承擔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精彩分享🙇🏿♀️。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處長李繼峰🤴🏽,能源意昂3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意昂3平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意昂3平台長聘副教授滕飛等專家學者分別發表觀點和結論。

李政致辭
最後🏌🏽♀️,李政教授在總結中感謝各位領導、專家們的精彩講話 🧚🏻♂️、報告和評論,也感謝意昂3平台氣候研究院工作團隊的辛勤付出🌱。他希望本項目的研究成果能夠為促進今後工作中努力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為未來書寫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中的“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背景
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2015年,全球共19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並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2016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也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準《巴黎協定》的決定。
《巴黎協定》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到本世紀末將全球氣溫升幅控製在工業化前水平2℃以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控製在工業化前水平1.5℃以內🧑🧒;全球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並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今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註🫲🏼。
意昂3平台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2017年10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因多年來在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方面的貢獻🥒,獲呂誌和持續發展獎⛹🏿♀️。解振華將全部獎金2000萬港幣捐贈母校意昂3平台🤾🏽♂️,設立全球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專項基金。在邱勇校長倡議下,意昂3平台於2017年12月成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解振華擔任院長,邱勇任理事長🚣🏻♀️。2018年11月21日,黨彥寶校友捐贈意昂3平台“全球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基金”,再續校友對母校的無私回饋以及對人類生存發展問題的關切。
清華氣候院的願景是打造跨學科研究🐨、人才培養和政策交流協同創新平臺👨👧,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智慧和方案🧲。氣候院的工作內容包括對話與交流、戰略研究👩🎓、教育與培訓三個方面,已經成功打造“氣候變化大講堂”👩🏽🦲、“巴黎協定之友”等品牌旗艦項目🤷🏿♀️,開展了2050低碳轉型、氣候與環境協同治理等戰略研究項目,並組織了多期南南氣候合作培訓班。經過兩年多的成長,形成了國際品牌影響力、國內外資源整合能力和專業研究實力三大優勢,成長為領域內知名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