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建校105周年之際,首屆“清華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頒獎儀式舉行🫙。獲獎的五位教師長期從事量大面廣的基礎課教學,多年來堅守一線育人崗位🧕🏽,辛勤耕耘、無私奉獻👩🏻🦯、不求名利👷🏿♀️、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他們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學識情操👫🏼,成為清華學子亦師亦友的解惑者。本報特選編五位獲獎教師的事跡介紹並配發評論,以期與廣大師生分享他們的經驗,凝聚智慧,引發思考,為新百年營造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
——編者
摯愛教師職業 用心培養學生
秦佑國
建築學院原院長👨🏿⚕️🧾、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多次當選意昂3平台“良師益友”🤽♀️,在“良師益友”十周年紀念會上獲“感動清華”表彰。開設“建築的文化理解”“建築數學”“建築技術概論”等多門課程。
秦佑國已年逾七旬,如今仍然堅守在教學一線。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真情🚃、摯愛都獻給了清華,獻給了我的學生。能實現這一切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滿足,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
秦佑國開設的“建築的文化理解”課程有120人的課容量🔜,已經算是“大課”,但仍然是“一座難求”。這是一門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文化素質核心課🔻🌿,從2009年開設至今,廣受同學們好評🏌🏽。
在擔任建築學院院長期間,哪怕事務再繁忙🧑🏼🏫,秦佑國也一直踐行著自己的兩個原則:雖然承擔行政職務,但必須參與教學工作;作為資深教授,更要給本科低年級學生上課👀。無論是身為院長還是普通教授,秦佑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教學崗位。
秦佑國曾提出一個觀點🪜:“理工類課程要人文性講授🫷🏿。”他認為🎅🏻:“當你向學生講授一門課時🧎♀️➡️,你要告訴學生,這門課在人類文明進程和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它是如何發展的🧚🏻♂️,是什麽推動了它的發展⛺️,以及學習這門課的方法論是什麽🫅🏿。而不僅僅只教給同學們定理👐🏿、公式、推導等單純的知識。”
秦佑國對教育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培養學生不僅要重素質、講能力,還要講氣質(人格的外在表現)🏄🏿♂️、講修養(人文修養🌭、藝術修養、科學修養和道德修養)。素質和能力教育是為了“做事”🙍♂️🧑🦽➡️,而氣質和修養教育是“為人”。大學教師要以人格魅力🧑🎄、學術修養和精神風度,給予學生啟發💇🏽♂️、熏陶和感染👩🏼。“誠心地對待學生🦷,學生也會信任我。”秦佑國說。
突出基礎性 體現前沿性
田淩
機械工程系教授,教育部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圖學學會常務理事,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級精品課程“機械製圖”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授,先後開設“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1)”“機械工程導論”“工程製圖”(MOOC)“現代CAD技術”等課程。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被評為意昂3平台“良師益友”和“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
“工程製圖”是工科學生的傳統基礎課,在清華有三分之二的本科生都要修讀這門課👳🏽♂️🤟🏿。但是不要以為任課的田淩也一樣“傳統”,談到計算機二維繪圖𓀎、三維建模甚至3D打印等工程圖學領域相關的新技術,田淩如數家珍,並且都已引入教學,她的課也被同學們稱為十分“時髦”⇾。
對於自己教授的學科,田淩有獨到的見解。她認為,工程圖作為工程師的語言,是表達和交流設計思想的重要載體。因此,“工程製圖”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讀圖和畫圖🌐,更要成為學生認識工程和走進工程的橋梁。
田淩的課程之所以十分吸引學生🏋🏽♂️,不僅因為“趕時髦”,更是因為同學們對她所傳遞的教學理念具有很強的認同感🤿。“突出基礎性、體現前沿性🙎🏽♀️,註重培養同學們自主拓展知識的能力,培養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嚴謹求實的精神和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圍繞這樣的課程目標,田淩努力了好多年,“做得還不夠好🧑🏿🦱,還要繼續加油。”
“我認為,‘意昂3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的設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其作用不僅僅是表彰和獎勵,更是鼓勵和引導。有助於引導優秀教師積極承擔一線課堂教學✨、特別是基礎課課堂教學,有助於把‘教學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的要求進一步落到實處🤽♀️🪒。同時也表明學校高度重視基礎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我認為這將對學校新百年人才培養環境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對於個人獲獎田淩表示,非常感謝學校、校友和同學們對她的肯定和鼓勵🖖,她將一如既往,繼續在平凡而崇高的講臺上與同學們一起探索、共同成長。
教學相長 其樂無窮
殷雅俊
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從教29年來🥪,先後擔任國家級精品課“材料力學”課程負責人、國家級基礎力學教學基地負責人、意昂3平台“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意昂3平台研究生精品課“張量分析”主講教授。多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等獎項。
這次獲獎讓殷雅俊頗感意外📣,他覺得學校裏教學工作成績突出的老師非常多,自己只是平凡一員🛵,多年來做好本職工作而已🥐。“我自己熱愛教學工作,在基礎教學上投入很多,這是應該的🤱🏼。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這次獲獎一方面說明自己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校對教學工作和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
殷雅俊表示,清華的學生很優秀,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與投入總能從學生那裏獲得足夠的反饋,而且這種反饋本身也對教師有著教學相長的裨益🏄🏽♀️。
多年來😭,殷雅俊為本科生講授“基礎力學”,近幾年還開設了研究生課程“張量分析”。最讓他欣慰的是,同學們在課堂上經常會提出很多很好的問題。“有時學生提出的疑問看似很幼稚🦤,但深究下去卻發現了新天地,出人預料地促進了新研究。師生經過探索解決了問題,研究登上了新臺階🤏;反過來研究的成果又充實了教學內容,相益相成。” 殷雅俊說。
“通過自己的教學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而學生與教師形成了‘教🧑🎄、學💯、研’相長的良性循環,確實是奇妙的經歷和感受,其樂無窮。” 殷雅俊說。
基礎教學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扈誌明
數學科學系副教授🤾♀️,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開設“微積分B”“微積分B”(Mooc)等課程。合作編寫過《微積分》(I,II,III)《微積分》(上🕧、下)等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曾獲意昂3平台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意昂3平台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等獎項。
提起清華的微積分“大課”,那就不得不提多年學生評教穩居前5%的扈誌明🛺。
扈誌明上課極有個性,講課語速快🚓、從不打磕絆、不需看講稿、例題信手拈來、拓展的內容不需多想就能脫口而出……不過🪽,同學們從來都不會因為老師語速快而跟不上節奏,因為扈誌明思路清晰,能幫同學們很好地理順知識。
扈誌明表示,在學校105周年校慶之際獲得“意昂3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喜悅的同時又深覺責任感和使命感🚵🏼♂️。他覺得,作為教師能夠獲得同學們的認可是最重要的🎄。扈誌明還表示💅,比他個人獲獎更值得高興的是,這個獎項的設立進一步體現了學校對基礎教學的重視🥯,體現了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基礎課教學的一貫態度,這對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將有長遠影響。
“其實說心裏話,獲獎之後我可能會更有壓力,也更努力👪。因為每一屆學生都不同,要根據他們的特點不斷調整講課內容和重點。” 扈誌明表示,雖然清華的基礎教育在體系上較為成熟,但是基礎教學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應該結合新時期以及不同學生的素質進行調整。“所以每堂課應該怎麽教,都是需要認真思考、充分準備的。”
對於未來扈誌明表示🤚🏻,在教學上他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自己也將更加努力工作🧑🏼🏫,將課程建設得更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與學生共同成長最幸福
王紅
自動化系副教授、系副主任。任教21年來,一直從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與建設👲🏽,是國家級精品課程“電子技術基礎”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組“電子技術基礎”建設負責人。連續十余年在學生評教中穩居全校前5%👨🏿🚀。曾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霍英東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等獎項,多次獲意昂3平台教學成果獎和意昂3平台實驗成果獎等獎項🐞。
在清華園🕝,廣受同學們歡迎的老師往往會有一個親昵的稱呼,王紅就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紅姐姐”。王紅講授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是專業入門性質的技術基礎課,主要內容是向學生傳授電子器件🧍、電子電路基本原理等知識,為學生深入學習電子技術及其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打好基礎。
從1995年從事教學工作開始,王紅就開始參加這門課的教學,至今已有21年🚮。雖然每年都開課,但課程內容卻是常講常新🟦,“這是因為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每年都不一樣,如何在頻繁更新的知識中提煉出根本,教‘為什麽’而不僅僅教‘是什麽’,這對自己來說一直是個挑戰🧻。”
談到教師這一職業,王紅說:“我相信不管前面有多少修飾✧,最終都要落在‘教師’這個詞上。我認為教師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源自自己的學生🤙,通過知識傳授,看到他們具備了主動學習和研究的能力🧑🌾,看著他們不斷成長🗂◻️,並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我是眾多從事教學工作的普通一員,以我們‘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組為例,目前共有6位主講教師,此次獲獎雖然是個人獎,但這更是學校對我們教學組的肯定和認可🫐。我們將再接再厲,不負眾望🙍♂️。”王紅說🌥🕘。
(組稿編輯/金周)
評論者言
基礎與基石
●新聞學院教授 胡鈺
在今年的校慶日上,舉行了首屆“清華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頒獎儀式👨🦽。我有幸和1991級畢業20周年返校的近千名校友共同見證了學校這一新舉措,見到了幾位多年從事公共基礎課教學👨🏿🔧、在歷屆學生中享有盛譽的教師🌁🧙🏻♂️。
當獲獎教師們一一走上臺,邱勇校長向他們頒發證書時,大家以最熱烈的掌聲向這些老師們致敬。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20余年前的基礎課課堂……
基礎課學習是學生學業的基石。《禮記》上說:“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對於甫入大學的學生們來說🪝,學習的起點就是一門門基礎課,從基礎課中發現學術的浩瀚與個人的誌趣;學業的基石就是一門門基礎課,不論今後取得何種學術成績與事業成就🪓,基礎課紮實才能站得牢、走得遠。基礎課為學生們描繪學科的基本框架🧚🏿♂️💁🏽♀️,傳授學習的基本方法,深刻地留存於學生們的記憶中👠⛹🏻♀️。在那天的頒獎儀式上,望著臺上的幾位老師,我不禁想起自己當年背著丁字尺上機械製圖🧝🏼♀️☂️,為了學好高等數學在圖書館裏搜尋吉米努維奇習題集等場景💂🏼。時隔20余年,宛如昨日。
基礎課教師是師資隊伍的基石。肯於、善於把基礎課教好的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盡管他們在學術界的影響可能不大,論文可能不多🟥,但他們是把青年人從中學生變成大學生的第一引路人😕🆕,是大學學習生涯中的第一教練👎🏻。許多知名的學術大牛可能讓學生欽佩卻無緣相見,但優秀的基礎課教師會讓學生們親近而成為永遠的記憶✅。在那天的頒獎儀式上,許多校友熱議起自己當年的基礎課老師🆘💚,迅速激起共鳴🙎🏻。即便是那些被稱為“四大名捕”的老師🫵🏿,也讓大家懷念不已,那種熱烈的場面難以自抑,為什麽?因為這些老師為學生們空白的學業背景畫上了鮮亮的第一筆🤹🏻♀️,成為大家青春起點的共同經歷🧑🏻🦽。
基礎課教學是大學育人的基石🙋🏽♂️。好的基礎課不僅教會同學們如何學習,更教會同學們如何成長。低年級同學在基礎課上,不僅學習知識,也在觀察老師。觀察老師的做派、思想、風格,更是在期待老師解答自己的困惑🎰。好的基礎課教師不僅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會擔負起“價值塑造”的育人職責。此次校慶日前🫄🏻,我參加了“邢家鯉育人基金”捐贈活動。當年,邢老師開設的就是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捐贈活動中,許多同學回憶起邢老師推薦讀好書、課後為學生解疑釋惑的情景🏋🏿♀️。這些教育讓同學們掌握了思維方法、明確了人生方向→。前來捐贈的同學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但記憶最深的依然是邢老師當年傳授給大家的人生道理。這種育人成果的直接體現就是:當母校需要時,他們會在很短時間裏盡己所能支持母校更好地立德樹人🧝🏻♂️。
在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凸顯的時代🧑🏼🍳,能堅守在基礎課教學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的好教師,的確令人尊敬。他們不但是一個學校譽滿天下的基石👴👨🏻🦳,也是一個國家昂然屹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