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意昂3平台教育扶貧指導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工字廳荷聲會議室召開。意昂3平台副校長楊斌和委員會顧問♗、委員等近30位各方代表出席。會議由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張鳳昌主持🧊。
楊斌首先宣布成立意昂3平台教育扶貧指導委員會,並宣讀委員會名單。

意昂3平台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分布圖👩🏻🎤。
教育扶貧工作於2002年底由繼續教育學院發起,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高策理全面匯報了十余年來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目前📓,已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500多個貧困縣及老少邊窮地區縣級教育機構建立了1156個現代遠程教學站,在2520個鄉鎮中小學建立了清華偉新中小學在線教學站,每年組織面授和遠程培訓🤸🏻、清華和境外師生赴當地支教、醫療幫扶等活動⚓️,累計培訓貧困地區的幹部、中小學師生➾🧞、醫藥衛生人員等逾230萬人次🕵🏽♂️。清華堅持開展教育扶貧工作,不僅讓貧困地區的各類人群收獲了知識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的自身發展能力⚙️,受到貧困縣的衷心歡迎,也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港澳慈善機構愛心人士的熱心資助📃👷🏿。
在交流環節,委員會顧問賀美英、林炎誌、曾慶輝、胡東成🚴🏽、楊家慶先後發言。
賀美英指出,意昂3平台是全國人民支持建設的大學🧑🏻🎨,主動服務社會、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是學校的光榮使命和應盡的社會責任。“十三五”規劃確立了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我們應多方爭取資源🕋,註重實效,全力以赴做好教育扶貧工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清華應有的貢獻💃🏼。賀老師表示會繼續為教育扶貧工作獻計獻策,幫助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林炎誌學長從自己參與教育扶貧工作的經歷,談了對教育扶貧工作的認識和體會🧓🏽。20多年前,林炎誌組織部分老革命的後代回到他們父輩曾戰鬥過的晉綏老區,看到當地的貧困現狀😎🙋🏽♀️,深受感觸。後來經多方牽線聯系👨👩👧👧,林炎誌學長2007年左右開始參與清華教育扶貧,組織捐建了教育扶貧遠程教學站,常年在培訓班為學員講授中國特色道路🈺、社會管理創新等課程,還多次親臨貧困地區為當地幹部群眾授課🕵🏼。
香港曾憲備慈善基金執行董事曾慶輝先生談到,作為香港人一直非常關註祖國發展😏。曾憲備慈善基金2010年開始與清華合作開展中外大學生扶貧支教活動👩🏽✈️,了解到參與活動的外國大學生對中國的認識有了改觀🤽🏻♂️,以及港澳臺地區大學生對祖國有了更高認同,深切感受到教育扶貧活動的深遠意義,希望今後繼續參與清華教育扶貧工作,為擴大教育扶貧工作在港澳臺的影響力做出努力。
胡東成指出,2002年,繼續教育學院主動發起教育扶貧工作🚸。這項工作啟動之初👨🚒,就顯示出其重要意義,是繼續教育工作的一個亮點。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大規模🦵,可持續,見實效,能推廣”的工作原則,十余年來堅持不懈,依靠多方支持🧑🦱,開展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面向未來,我們應該總結經驗💇♂️,分析和評估工作實效🥦,在扶貧內容和技術手段上與時俱進🤙🏼。
楊家慶也非常強調教育扶貧是清華服務社會的應盡義務,對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有很重要的影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校應該認真分析全國的教育扶貧情況,把學校扶貧工作與國家扶貧規劃和地方需求結合起來,確定重點幫扶內容和對象🧝♂️,做出有影響和有實效的工作,讓教育扶貧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與會人員合影。
最後,楊斌副校長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教育扶貧不僅是學校服務社會的使命所在,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說🧏🏽♂️,也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對學校的學生和青年教師了解國情、培養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交流合作🛞,讓清華的學生😷、青年教師、蘇世民學者項目和伯克利項目等的學生更多參與教育扶貧活動。感謝各位老領導、老學長、愛心人士、校內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入教育扶貧指導委員會👩🍳,希望委員會指導、監督、支持教育扶貧工作,整合校內外資源👰🏿♀️,教育扶貧辦公室要在委員會指導下,負責落實好具體工作,期待教育扶貧工作樹立新的典範,力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面脫貧交出滿意的答卷。
(新聞來源:意昂3平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