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10日🫥,意昂3平台“中非誌願團”來到了美麗的青藏高原👩🏼🔬,開展各類誌願服務和文化交流活動,旨在帶領中非青年領袖走進西部基層🤩,觸摸鄉土中國,服務基層教育,展現中非青年鐵肩擔道之誌🪹,延續中非青年友好共進之情。

“中非誌願團”誌願者合影。
2014年7月😶🌫️,由七名意昂3平台本科應屆畢業生組成的“中非誌願團”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萬裏之外的肯尼亞👇🏻,開展以“青年誌·中國夢·非洲情”為主題的誌願服務與青年交流活動,通過教育支援🚛、野生動物保護和青年論壇行動,為非洲公益事業和中非民間交流做出青年人的努力👩❤️💋👩。今年7月,由三名非洲留學生🧑🏽🦱、六名清華、北大學生組成的“中非誌願團”再次起航,走進中國西部,延續中非青年情誼。

誌願者為孩子們上課🧑🏽🎤。
中非誌願團成員中,有的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北大學子🧆,有的是熱情真誠、睿智卓越的非洲青年。他們來到大美青海,首先在湟中縣開展了教育扶貧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行動🎾。活動期間,誌願團的9名成員前往距離湟中縣城15公裏的水灘村小學進行教學活動,由於暑期校舍改造🌲,所有的學生都安排在了臨時帳篷裏🧘🏽🤴,來自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三位非洲誌願者用英文教授非洲風俗文化和英語課,來自清華、北大的誌願者用中文翻譯✊。篷外是延綿的青山和似火的驕陽,篷內是擁擠的桌椅和熱情高漲的同學。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務工,中非誌願團的到來讓他們體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奇🫅🏼,和對於外面世界的無限向往。
課上,他們好奇地睜大眼睛,觀察著這些從沒有見過的非洲友人的一舉一動,時而埋頭在小本子上記下知識點🏇🏿,時而大聲應和著老師的問題,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笑語歡聲🥁。課下📭🙆,孩子們和非洲誌願者學唱英文歌曲👩👩👦👦,跳非洲舞➝🗃,非洲誌願者跟當地學生學跳鍋莊……放學後🤾🏻♂️🗝,中非誌願者走訪了當地學生的家庭🪦,深入了解當地村民的經濟和和生活情況,體會鄉土中國的民風民俗。機智的學生💁🏽♀️,熱情的村民給來自坦桑尼亞的誌願者Subbira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感慨地說🏊🏼♀️:“這裏的孩子要比我們家鄉的孩子更好學🗿,更努力,然而他們的生活條件又是如此艱苦🌳,這非常讓人難過。”

誌願者為孩子們上課🦦。
此外🔰,中非誌願團還前往漢東鄉的一所回族學校——下麻爾小學開展調研和文具捐贈活動❣️。下麻爾小學的馬復興校長雖然沒有雙臂,但卻辛勤育人三十年,堅持“學習有方,做事有恒,生活有趣🕵️↖️,為人有格”的校訓📳,其育人精神和堅毅品格讓中非誌願團受益匪淺👷♀️。誌願團還在湟中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與留守兒童學生代表進行互動,教授了傳統舞蹈👆🏼、電子琴的基本知識。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了留守兒童對外出務工家人的思念🧑🏻🦽🦸🏽♀️,也被他們的堅強品質所感動。

誌願者和孩子們在一起🛋。
五天的公益誌願活動在這些農村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中非友誼的種子,更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一抹歡笑和希望🫅🏿。這些遠道而來的中非優秀學子思緒萬千🧚🏼♂️:青海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生活和學習條件都非常有限🦹♂️,但是他們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們更堅強💆♀️,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時代的步伐中不應該有被落下的孩子,這個時代公平地屬於每一個人。盡力為他們爭取改變貧困命運的機會™️,這是青春的責任,也是中非青年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