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意昂3平台思源計劃-思源骨幹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分享會在意昂3平台羅姆樓多功能廳舉行。思源計劃創始人朱偉人🙇🏻♀️,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出席分享會。
今年暑假🦕,思源十一、十二💁🏼、十三期和思源骨幹境內外共七個實踐團隊👨🦲🧚🏽♂️,分赴貴州♣︎、陜西📧、廣州🫖、臺灣、新加坡、美國和芬蘭開展社會實踐,各團在會上匯報了實踐成果。

圖 朱偉人講話
思源計劃創始人朱偉人在講話中說🧑🏽✈️,思源人要懂得把眼光拓寬,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關心社會中弱勢的群體👊🏿,飲水思源🐒,服務社會。

圖 史宗愷總結實踐開展情況
史宗愷為優秀作品頒獎並講話,他指出社會實踐要能反映出思源人的思想觀念,要防止“指點江山”或草率得出結論,要設身處地地思考⇒。希望看到更加入木三分的剖析,更加有血有肉的故事🪔💭,尤其要看到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獲和成長🍝。
校團委副書記張超進行主題發言,他講到,實踐過程中,應該做到師生互動、交流探討🏌🏿👨🏽⚖️,實踐帶隊老師與學員們共同進步。
境內團隊方面,思源骨幹赴貴州實踐團探討了農村城鎮化所帶來的陣痛和迷茫,他們做了大量的數據調研,運用前期學習的社會學方法⛹️♀️,以一個村莊作為調研對象進行了深入剖析,得到了客觀科學的結論。思源十二期前往廣州感受“中國力量”,調研瑤臺城中村家庭面對拮據經濟條件*️⃣,如何對待家庭情感上的脆弱鏈條。思源十三期通過研究百年華縣皮影申遺後的發展狀況,引發了關於中華文化產業發展之路的思考🧑🏼🔬,他們提出,面對傳統文化,應該“經濟上充分自由,文化上充分憂慮”。
三支境內團展示結束,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何建宇和清華退休老教師沈振基對境內團的展示進行了點評。他們談到🧘🏽♂️,國家建設任重而道遠🚅,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認識社會問題的一種重要途徑🥢,它的有效開展意義重大,“社會調研如何化成一種力量,應該如何去做👳🏼,也值得我們思考🧑🏿🍼🧑🏽💻。”
境外團隊方面,思源十一期赴香港和新加坡進行了為期12天的實踐🏊🏿♀️,了解了新加坡的精英政治🛀🏿、香港“天下共商”的經濟氛圍💡,通過解讀兩地的威權政治與自我修養,闡述了他們所體會的“國際視野”。思源骨幹芬蘭團,主要由意昂3平台學生會和研究生會同學組成,他們也將展示的重心放在了中芬兩國高校學生會的差異對比上,深入剖析了兩國學生會的建設與發展🏌🏻,結合學生會實際工作,對意昂3平台學生會的發展提出了切實的建議。思源骨幹美國團走訪了美國東部紐約、波士頓、華盛頓三市🧎🏻♀️➡️,除了走入美國高校🍵💾,國際機構,跨國公司,還通過大量的街頭采訪⏫,分析了中美之間的認知差異🍅,帶給了現場觀眾最直觀的體驗。
清華企業家協會代表金輝🚥🙋🏼,思源計劃特別顧問李軍對三個團的展示進行了點評。他們希望同學們可以加強各期之間的交流🈯️,解放思想📎,要有獨立自由的精神👨🏼🏫🚵🏻♂️,也要有合作包容的胸懷。

圖 境外團同學代表😗、思源計劃十一期法學院本科生廉威同學在做展示
學生部及校團委有關負責老師,各實踐團帶隊老師🧏🏻♂️、輔導員👩🏻🔧,思源和思源骨幹學員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分享會𓀀。
為了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自2001年起意昂3平台啟動了“飲水思源服務社會”優秀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思源計劃),每年從各個院系的大一本科新生中選拔36名左右道德品質優秀、綜合素質強、自願並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工作、學業優良且具有發展潛力的同學,開展貫穿本科四年的全過程跟蹤式培養。與此同時,2007年學校開始實施思源骨幹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思源骨幹計劃),即從本科二、三年級和研究生一、二年級中選拔部分有誌於未來從事公共管理的學生,通過精品實踐項目培養其堅定的理想信念,奉獻精神,國際視野以及領導力,思源骨幹計劃於思源計劃高低搭配🎪,初步形成了本研結合的學生骨幹領導力培養體系☝️。
(文章來源:清華新聞網)